自杀: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



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|爱己心理


LOVE YOU SELF


生活没有标准答案,如果有,

那或许是去爱  去体验  去生活




"活着太累了,不如死了算了。"  

"如果我消失了,会不会有人在意?" 

"也许离开才是最好的解脱。"


这些念头,可能曾在你脑海中闪过,也可能正困扰着你身边的某个人。自杀,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,也是全球每年近80万人选择的不归路。 今天,我们要直面这个沉重却必须被讨论的话题——因为每一句"想死"的背后,都是一颗正在呼救的心。



当抑郁变成自杀:无声的绝望


抑郁症不是简单的"心情不好",而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疾病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数据显示,全球约有3.8%的人口受抑郁症困扰,其中严重抑郁患者中有15%最终死于自杀。


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念头往往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长期痛苦积累的结果。他们的思维模式可能陷入以下几个阶段:


1.情绪低落:"一切都毫无意义。"

2.自我否定:"我是多余的,没人需要我。"

3.绝望感蔓延:"未来不会变好,痛苦永远不会结束。"

4.自杀计划形成:"只有死亡才能解脱。"


最危险的是,许多自杀者在实施前会表现得异常平静,甚至突然"好转",这让亲友误以为危机已经过去,却不知这可能是最后的告别。



自杀前的8个危险信号

大多数自杀行为并非毫无征兆。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下情况,请高度警惕:


1.频繁谈论死亡或自杀:如"活着没意思""想消失"。

2.情绪剧烈波动:突然从极度抑郁转为平静,或异常暴躁。

3.疏远亲友:拒绝社交,封闭自己。

4.安排后事:突然处理财产、赠送重要物品。

5.自伤行为:如割腕、过量服药等。

6.睡眠与食欲骤变:长期失眠或过度嗜睡。

7.强烈的无价值感:"我不配活着""我是累赘"。

8.搜索自杀方法:浏览相关网页或购买工具。


注意: 即使只是玩笑般的"想死",也不该被忽视。80%的自杀者在行动前曾发出求救信号,但多数未被认真对待。



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想自杀?


许多人难以理解:"有什么过不去的坎,非要选择死亡?" 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,自杀不是懦弱,而是痛苦超出了承受极限。


1. 生理性痛苦:大脑的"故障"

抑郁症不仅是心理问题,更是大脑化学物质(如血清素、多巴胺)失衡的结果。患者可能长期处于:

· 持续疲惫,像背着无形的巨石生活。

· 失去快感,连吃饭、呼吸都觉得累。

· 认知扭曲,无法理性思考,坚信"未来毫无希望"。


2. 心理折磨:孤独的牢笼

· 病耻感:"别人说我矫情,我不敢求助。"

· 自责循环:"都是我的错,我拖累了所有人。"

· 情感麻木:感受不到爱,也无法爱别人。


3. 社会压力:最后一根稻草

失业、失恋、家庭矛盾、经济危机……普通人能扛住的打击,对抑郁症患者可能是致命一击。



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?


如果你身边有人想自杀:

✅ 直接询问:"你最近是不是很痛苦?有没有想过结束生命?"(问出口不会促成自杀,反而可能打开求助通道。)   

✅ 认真倾听:不评判、不说教,只需说:"我在这里陪你。"   

✅ 移除危险物品:药物、刀具等需妥善保管。   

✅ 陪同就医: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,如药物和心理干预。   

✅ 持续关注:即使对方暂时稳定,抑郁可能反复。


如果你自己正在挣扎:

1.记住:痛苦是暂时的,死亡是永久的。 抑郁症会欺骗你"永远好不了",但这是假象。

2.拖延决定:"再坚持一天,看看明天会不会好一点。"

3.联系信任的人:哪怕只说一句:"我现在很难受。"

4.拨打心理援助热线(文末附清单),你不需要独自硬扛。



关于自杀的5个误解

❌ "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死" → 多数自杀者曾明确表达念头。   

❌ "问自杀会刺激对方" → 坦诚交谈反而降低风险。   

❌ "自杀是自私" → 这是疾病导致的绝望,而非道德缺陷。   

❌ "时间能冲淡一切" → 不干预,抑郁可能恶化。   

"只有‘严重抑郁’才会自杀" → 轻度抑郁也可能在冲动下行动。



作家安德鲁·所罗门在《忧郁》中写道:"抑郁的对立面不是快乐,而是活力。" 当一个人连起床、吃饭都耗尽力气时,"想死"其实是渴望结束痛苦,而非结束生命。


如果你正在黑暗中挣扎,请再等一等。  

也许明天,药物会开始起效;   

也许下个月,你会遇到一个理解你的人;   

也许明年,你会站在阳光下,对曾经的自己说:   

"幸好,我活下来了。"


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需要你。



如果你正在经历情绪困扰、压力过大或是关系上的难题,或许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,帮助自己走出困境,以下是我们为你推荐的几位资深心理咨询师,他们在婚姻、家庭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。


 赵老师

从业10年,咨询经验5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  

家庭教育心理顾问   

执业中药师 


青少年心理咨询:

焦虑、抑郁、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厌学、学习动力不足等;家庭教育、家庭系统治疗等;


成人心理咨询:

情绪、压力、人际关系;婚姻情感;职业规划;危机干预;失眠;哀伤处理等;


病症恢复期心理疗愈:
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等;


个人成长:

心灵成长、自我关爱与赋能、情绪自我管理、人际关系提升、亲密关系建设、生涯规划等。



 冯老师

从业19年,咨询经验10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资深婚姻情感咨询师

资深家庭教育导师


情绪压力:

焦虑抑郁|强迫|失眠压抑|恐惧|创伤疗愈|双相情感障碍等


亲密关系:

两性关系|婚姻矛盾|出轨|沟通问题等


青少年心理:

亲子关系|叛逆厌学|学业压力|自卑自闭|家庭教育等


个人成长:人格问题|人际关系|人生探索|原生家庭疗愈等


 李老师

从业11年,咨询经验5000+


爱己心理艺术疗愈师

中科院心理咨询师

叙事绘画治疗师


情绪问题咨询:

自卑|内疚|焦虑|愤怒|悲伤


个人成长:

内向孤僻|缺乏自信|敏感多疑|性格缺陷|人际关系紧张|沟通障碍等


人际关系:

人际关系|讨好|人际沟通困扰等



你可以通过扫码轻松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背景、预约咨询时间,开启一段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

1.深入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资质,选择最适合你的咨询师;

2.随时预约咨询时间,无需等待,高效便捷;

3.开启一对一的深度对话,在安全、私密的环境中释放内心的压力。

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