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们总是陷入重复的痛苦?



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|爱己心理


LOVE YOU SELF


热爱各有不同,青年本该如此,

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,

每一份炽烈的热爱都值得被用心对待。




“我明明知道和他在一起只会互相伤害,可就是分不开。” 

“每次换工作,一开始都很好,最后总会和上司产生矛盾,历史一再重演。”“我发誓不再对孩子发脾气,但一看到他把房间弄乱,怒火就冲上头顶,事后又无比懊悔。”

 “为什么我总是被同一类人吸引?为什么我总是陷入同样的财务困境?为什么我总在关键时刻搞砸一切?”


这些声音,是否也在你内心深处回响过?我们的人生,仿佛一个诡异的轮回,不同的场景,不同的配角,却上演着本质相同的痛苦剧本。我们奋力挣扎,以为这一次会不同,却总在某个似曾相识的拐角,被同一块石头绊倒。


这种“重复的痛苦”,比单纯的苦难更让人绝望。它像是在提醒我们:你的人生,仿佛并不真正由你主宰。


那么,这股让我们不断陷入循环的隐秘力量,究竟是什么?



强迫性重复:命运在潜意识里的“完美”闭环


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“强迫性重复”的概念。他发现,人有一种本能,会不由自主地、反复地去重复一些早年的痛苦经历或关系模式。


这听起来有悖常理——人不是应该追求快乐吗?为何要重复痛苦?


答案在于:潜意识试图通过“重复”来“治愈”。

1.熟悉的,即是安全的

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,“熟悉”往往比“快乐”更重要。即使是一种痛苦的模式,只要它是我们熟悉的,大脑就能产生一种“可控感”。而未知的、全新的体验,哪怕潜藏着幸福,也意味着不确定和危险。因此,我们像被编程一样,一次次回到那个熟悉的痛苦情境中,因为在那里,我们知道剧本会如何发展。


2.未完成事件的魔咒

童年时期那些未能解决的情感创伤——比如被忽视、被批评、缺乏安全感——会像一个没有写完的句子,悬在那里,让我们耿耿于怀。于是,我们无意识地被那些能激活我们早年创伤的人或事所吸引(比如,一个在父亲那里得不到认可的女孩,总会被像父亲一样冷漠挑剔的男性吸引),试图在类似的关系中,改写历史,赢得那场早已结束的战争。


遗憾的是,我们几乎总是在重复,而非治愈。因为我们在无意识中选择的“对手”,往往和当年的施害者一样,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回应。于是,创伤被一次次加深,模式被一次次固化。



思维与行为的惯性:大脑的“节能”陷阱


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天生的“节能主义者”,它偏爱通过建立“模式”和“习惯”来减少能量消耗。这造就了我们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,它是效率的源泉,也是改变的牢笼。


· 核心信念:你看到的,都是你想看到的

在我们成长过程中,会形成一些关于自我、他人和世界的核心信念。例如:“我是不被爱的”、“我必须要足够优秀才值得被尊重”、“世界是危险的”。

 这些信念像一个强大的过滤器,我们会无意识地寻找证据来证实这些信念,同时忽略或曲解那些相反的证据。 一个坚信“我不可爱”的人,会把他人的善意解读为怜悯或别有用心,同时将任何一点批评都视为自己“不可爱”的铁证。这个过滤器,牢牢锁定了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。


· 情绪成瘾:痛苦是一种“舒适区”

长期的痛苦会改变我们的神经回路,让身体对其产生依赖。焦虑、抑郁、愤怒……这些情绪虽然难受,但它们的出现是可预测的,其生理反应(如心跳加速、肌肉紧张)是熟悉的。走出痛苦,意味着要面对一种陌生的、平静但可能“空虚”的状态。对很多人来说,“痛苦的熟悉”比“陌生的平静”更让人感到安心。



关系中的投射与共谋:合演的旧剧本


我们的痛苦模式,很少在真空中上演。它们总会在关系中,找到完美的“舞台”和“搭档”。

· 投射:你看不顺眼的人,藏着你看不见的自己

我们会将自己内心不愿承认的情感或特质(例如攻击性、脆弱、欲望),无意识地投射到他人身上,并对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。一个压抑自己愤怒的人,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充满火药味;一个不愿承认自己脆弱的人,会极力鄙视那些表现出脆弱的人。

你越是强烈厌恶某人身上的某种特质,它越可能恰恰是你自身阴影的投射。 于是,你不断地在外面“看到”这个问题,并与之斗争,却从未意识到敌人就在自己心里。

· 关系共谋:一个巴掌拍不响

一段痛苦的关系,往往是两个人无意识“共谋”的结果。你内心有一个“受害者”剧本,就总能吸引来“加害者”;你习惯“拯救他人”,就总会找到“需要被拯救的人”。你们像两个默契的舞伴,共同跳着一支名为“痛苦”的舞蹈,彼此埋怨,却又彼此需要。打破共谋,只需要一个人停下舞步。



打破循环:从无意识的重复,到有意识的创造


看到这些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机制,并非为了让我们感到绝望或推卸责任(“看,都是我的潜意识搞的鬼!”)。恰恰相反,理解是改变的开始,觉察是自由的第一步。 当我们照亮潜意识的黑暗角落,命运的轮回便开始了它的松动。


第一步:深刻的自我觉察——按下暂停键

在没有觉察的地方,就是命运的自动导航区。你需要成为一个自己生活的“观察者”。

· 练习:

a.当熟悉的痛苦情境再次发生时,强行按下暂停键。不要立刻做出习惯性反应。

b.问自己:“这个感觉熟悉吗?我小时候有过类似的感觉吗?” “我现在身体有什么感受?”

c.记录你的“痛苦模式”:在什么情境下?和哪类人?引发什么情绪?导致什么结果?寻找其中的共同点。


第二步:识别并挑战核心信念——更换你的认知滤镜

那些深藏的核心信念,是支撑整个痛苦循环的基石。

· 练习:

a.找到你的核心信念。它通常是那些你脱口而出的“我总是……”、“所有人都……”、“世界就是……”的句子。

b.像律师一样,为“反方”收集证据。如果信念是“我不可爱”,那就列出所有曾对你表达过爱和善意的人和事,无论多么微小。

c.将绝对化的信念,修改成更灵活、更现实的。将“我不可爱”改为:“像所有人一样,我有时可爱,有时不可爱。总有人喜欢我,也总有人不喜欢我,这很正常。”


第三步:做出不同的“微小选择”——在行动中重塑自我

思维的改变必须通过行动来巩固。你不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,只需在每一个细小的节点,做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选择。


· 练习:

· 习惯讨好的人,尝试在一次无足轻重的小事上,温和地说“不”。

· 习惯逃避冲突的人,尝试在一次讨论中,清晰地表达一次不同意见。

· 习惯愤怒回应的人,在怒火升起时,先深呼吸五次,再去沟通。


这个不同的选择,无论多么微小,都是在向你的大脑和潜意识宣告:看,我有另一种可能! 新的神经通路,就在这一次次微小的“不同”中,被艰难而坚定地建立起来。


第四步:与过去和解——完成未完成的事件

真正的疗愈,发生在情感层面。我们需要回到内心的“内在小孩”身边,去聆听他/她的恐惧和悲伤。


· 练习:

a.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里,想象你回到了那个感到痛苦的年少的自己面前。

b.看着那个孩子的眼睛,告诉他/她你现在才懂得的道理:“那不是你的错。”、“你已经做得很好了。”、“我感到很心疼你。”

c.给他/她一个深深的拥抱,告诉他/她:“现在我长大了,我有力量保护我们了。我会一直在这里。”


这个过程可能充满泪水,但它能极大地释放被冻结的情感,让那个一直在黑暗中寻找出口的孩子,终于得以安顿。



痛苦是轮回,也是觉醒的号角


重复的痛苦,像一个苛刻的老师,它用同一种方式反复敲打我们,直到我们学会那个必须学会的人生课题。


它逼迫我们去审视内心,去直面我们不愿面对的阴影,去修复早年的创伤,去重新定义我们与自己的关系。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,但它的尽头,不是毁灭,而是重生。


当你终于看懂了命运的剧本,你便从演员,升级为了编剧。


不再把生命的力量耗费在对外部人事的抱怨和控制上,而是收回目光,勇敢地潜入内心那片曾被我们遗忘的深海。在那里,打捞起所有被我们抛弃的自我碎片,将它们重新整合。


那时,你会发现,那块一次次绊倒你的石头,下面埋藏着的,或许正是你遗失已久的、通往自由与完整的钥匙。




如果你正在经历情绪困扰、压力过大或是关系上的难题,或许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,帮助自己走出困境,以下是我们为你推荐的几位资深心理咨询师,他们在婚姻、家庭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。


 赵老师

从业10年,咨询经验5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  

家庭教育心理顾问   

执业中药师 


青少年心理咨询:

焦虑、抑郁、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厌学、学习动力不足等;家庭教育、家庭系统治疗等;


成人心理咨询:

情绪、压力、人际关系;婚姻情感;职业规划;危机干预;失眠;哀伤处理等;


病症恢复期心理疗愈:
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等;


个人成长:

心灵成长、自我关爱与赋能、情绪自我管理、人际关系提升、亲密关系建设、生涯规划等。



 冯老师

从业19年,咨询经验10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资深婚姻情感咨询师

资深家庭教育导师


情绪压力:

焦虑抑郁|强迫|失眠压抑|恐惧|创伤疗愈|双相情感障碍等


亲密关系:

两性关系|婚姻矛盾|出轨|沟通问题等


青少年心理:

亲子关系|叛逆厌学|学业压力|自卑自闭|家庭教育等


个人成长:人格问题|人际关系|人生探索|原生家庭疗愈等


 李老师

从业11年,咨询经验5000+


爱己心理艺术疗愈师

中科院心理咨询师

叙事绘画治疗师


情绪问题咨询:

自卑|内疚|焦虑|愤怒|悲伤


个人成长:

内向孤僻|缺乏自信|敏感多疑|性格缺陷|人际关系紧张|沟通障碍等


人际关系:

人际关系|讨好|人际沟通困扰等



你可以通过扫码轻松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背景、预约咨询时间,开启一段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

1.深入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资质,选择最适合你的咨询师;

2.随时预约咨询时间,无需等待,高效便捷;

3.开启一对一的深度对话,在安全、私密的环境中释放内心的压力。

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