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13215764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 >> 别让电子屏幕绑架了孩子的暑假
详细内容

别让电子屏幕绑架了孩子的暑假



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|爱己心理


LOVE YOU SELF


别人给你的期望是别人的,

你自己给你什么期待才是重要




被屏幕占据的童年


暑假本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——可以奔跑在阳光下,探索自然,结交朋友,或是沉浸在一本好书中。然而,现实却是,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困在电子屏幕前:手机、平板、电脑、电视……


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《2023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,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超过1.9亿,其中超过60%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,暑假期间这一数字更是大幅上升。


当孩子的暑假被短视频、游戏和社交媒体填满,他们的创造力、社交能力和身体健康正在被悄悄侵蚀。作为家长,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“屏幕依赖”,让他们拥有一个更有意义的假期?



电子屏幕如何“绑架”了孩子的暑假?


1. 注意力被碎片化,学习能力下降

短视频、快节奏游戏等内容的设计初衷就是让人“停不下来”,它们通过即时反馈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,让孩子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。研究表明,长期接触碎片化信息的孩子,在阅读、写作和数学等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上表现更差。


2. 社交能力退化,现实互动减少

很多孩子宁愿在游戏里组队,也不愿和现实中的朋友一起玩耍。虚拟社交虽然便捷,但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交流。长期缺乏真实互动,可能导致孩子变得孤僻、表达能力下降,甚至出现社交焦虑。


3. 体能下降,健康隐患增加

长时间盯着屏幕,不仅导致近视率飙升,还可能引发颈椎问题、肥胖和睡眠障碍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,5-17岁的儿童每天至少应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,但很多孩子的暑假却是“能躺着绝不站着”。


4. 创造力被扼杀,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探索

电子屏幕提供的是“被动娱乐”,孩子只需接收信息,而不需要自己思考或创造。相比之下,户外探险、手工制作、阅读书籍等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
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电子屏幕?


1. 家长“图省事”,把手机当“电子保姆”

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,或为了让孩子“安静一会儿”,便直接把手机或平板丢给孩子。久而久之,孩子习惯了用电子设备打发时间,对其他活动失去兴趣。


2. 缺乏更有趣的替代选择

如果孩子的暑假只有作业和补习班,他们自然会选择更“有趣”的电子娱乐。相比之下,那些有机会参加夏令营、户外活动或兴趣班的孩子,对屏幕的依赖往往更低。


3. 同龄人的影响和社交压力

“别人都在玩,我不玩就落伍了。” 这种心理让孩子难以抗拒游戏的诱惑,尤其是当他们的朋友都在讨论某款热门游戏时。



如何让孩子摆脱“屏幕绑架”?


1. 设定合理的屏幕使用规则

· 制定“屏幕时间表”:比如每天不超过1小时,且必须在完成作业和运动之后。

· 设立“无屏幕时段”:比如吃饭时、睡前一小时禁止使用电子设备。

· 家长以身作则:如果父母自己整天刷手机,孩子也很难遵守规则。


2. 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活动

· 户外运动:骑行、游泳、爬山、踢球……让孩子体验流汗的快乐。

· 亲子互动:一起做饭、做手工、玩桌游,增强家庭纽带。

· 阅读和艺术:带孩子去图书馆、博物馆,或鼓励他们学习绘画、音乐等兴趣。


3. 利用科技,而非被科技控制

· 选择优质内容:比如教育类APP、纪录片,而非无休止的短视频。

· 鼓励创造性使用:让孩子学习编程、视频剪辑,而不仅仅是消费内容。


4. 帮助孩子建立现实社交

· 组织小伙伴聚会: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,或一起参加户外活动。

· 参加夏令营或社区活动: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合作与沟通。



成功案例:那些摆脱屏幕依赖的孩子


案例1:从“游戏迷”到“小画家”

10岁的轩轩曾经每天玩游戏超过4小时,后来妈妈带他参加了一个绘画班,并鼓励他把游戏里的角色画出来。现在,轩轩不仅减少了游戏时间,还在市里的少儿绘画比赛中获奖。


案例2:家庭“无屏幕日”的奇迹

一位爸爸决定每周六全家“断网”,带孩子去爬山、野餐或做手工。几个月后,孩子不仅近视度数没有增加,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。



把暑假还给孩子


电子屏幕不是洪水猛兽,但过度依赖它会让孩子错过更广阔的世界。这个暑假,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,让他们体验真实生活的乐趣——奔跑、探索、创造、交流。


别让电子屏幕绑架了孩子的童年,因为有些快乐,只能在屏幕之外找到。





如果你正在经历情绪困扰、压力过大或是关系上的难题,或许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,帮助自己走出困境,以下是我们为你推荐的几位资深心理咨询师,他们在婚姻、家庭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。


 赵老师

从业10年,咨询经验5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  

家庭教育心理顾问   

执业中药师 


青少年心理咨询:

焦虑、抑郁、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厌学、学习动力不足等;家庭教育、家庭系统治疗等;


成人心理咨询:

情绪、压力、人际关系;婚姻情感;职业规划;危机干预;失眠;哀伤处理等;


病症恢复期心理疗愈:
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等;


个人成长:

心灵成长、自我关爱与赋能、情绪自我管理、人际关系提升、亲密关系建设、生涯规划等。



 冯老师

从业19年,咨询经验10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资深婚姻情感咨询师

资深家庭教育导师


情绪压力:

焦虑抑郁|强迫|失眠压抑|恐惧|创伤疗愈|双相情感障碍等


亲密关系:

两性关系|婚姻矛盾|出轨|沟通问题等


青少年心理:

亲子关系|叛逆厌学|学业压力|自卑自闭|家庭教育等


个人成长:人格问题|人际关系|人生探索|原生家庭疗愈等


 李老师

从业11年,咨询经验5000+


爱己心理艺术疗愈师

中科院心理咨询师

叙事绘画治疗师


情绪问题咨询:

自卑|内疚|焦虑|愤怒|悲伤


个人成长:

内向孤僻|缺乏自信|敏感多疑|性格缺陷|人际关系紧张|沟通障碍等


人际关系:

人际关系|讨好|人际沟通困扰等



你可以通过扫码轻松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背景、预约咨询时间,开启一段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

1.深入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资质,选择最适合你的咨询师;

2.随时预约咨询时间,无需等待,高效便捷;

3.开启一对一的深度对话,在安全、私密的环境中释放内心的压力。


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