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看见,去感受,去发现,去靠近毫不相关的角落,
去掌管自己的草木枯荣,去包容万物的离合悲欢。
当一个人开始被焦虑推着走,他就不再是“自己”
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——
明明一天什么事情都没发生,你却心口发紧、睡不着、喘不过气;
明明别人一句无心的话,你却在心里反复咀嚼一整天;
明明你知道自己需要休息,可只要停下,你就会更焦虑。
你也许会以为:
我是太敏感、太脆弱、太多想。
但其实在心理学里,这种状态有一个更深的名字:
「去存在」(De-Exist) ——
当焦虑开始主导一个人的生命,你就不再活成你自己,而是活在焦虑的影子里。
你做所有事情都不是因为你愿意、你喜欢、你想选择,
而是因为——
“不做我就会焦虑。”
“我怕我落后。”
“我怕别人失望。”
“我怕我做错。”
“我怕我停下就会被超越。”
于是你开始:
· 做事不是为了成就,而是为了不被批评
· 努力不是为了梦想,而是为了不被淘汰
· 工作不是为了意义,而是为了不焦虑
· 维系关系不是为了亲密,而是为了不被抛弃
你以为你在生活,
但其实你只是被焦虑驱赶着前行。
焦虑开始替你选择人生,
而你开始“去存在”。
当一个人开始为焦虑而活,他就失去了“自我感”
我在咨询里见过太多这样的人:
看起来很能扛、很努力、很上进、很早熟、很懂事、很优秀,
但一旦坐下来谈他的生活,他会说:
“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。”
“我好像一直在赶路,可我不知道终点在哪里。”
“我每天都在做,但我没有在活。”
这句话,是典型的「去存在」。
你的生活像一条高速公路,你在疯狂奔跑,
但方向盘从来不在你手上。
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,
你只知道你不能停。
停下来就焦虑,
放松就焦虑,
慢下来更焦虑。
你不会休息,因为你觉得休息是一种罪恶;
你不会拒绝,因为你怕别人失望;
你不会示弱,因为你觉得示弱会被否定;
你不会表达真实想法,因为你怕冲突。
你甚至不会允许自己享受,
因为你觉得自己“还不够好”。
这就是焦虑让你“去存在”的方式。
你活着,
但你不在。
焦虑最可怕的是——
它让你越来越不像自己
有一个来访者曾经对我说:
“我知道我现在这样不是我,但我回不去那个‘我’了。”
她不是不想回去,
而是——
那个真实的她,已经被焦虑吞没。
她变得敏感、紧绷、过度反应、内耗严重。
她对所有小事都警觉、预判、担心。
焦虑不是暴风雨,
焦虑是慢性侵蚀。
它让你慢慢失去:
· 快乐感
· 自信
· 对自己的信任
· 对关系的安全感
· 对世界的松弛感
· 对未来的希望
它把一个原本生动的人变得机械。
把一个本来温柔的人变得易怒。
把一个本来独立的人变得依赖。
把一个本来轻松的人变得紧绷。
焦虑让你的精神变得“狭窄”:
你看不到可能、看不到解决方案、看不到自己、看不到别人。
你只看到危险、风险、压力、不够好。
焦虑不是让你变差,
焦虑是让你变得“不像自己”。
为什么焦虑会让人“去存在”?
因为它让你一直活在“应对”,没有时间“存在”
心理学里有一种比喻很形象:
焦虑会让大脑一直处在“战斗/逃跑模式”。
当你的大脑长期处于:
· 紧绷
· 警觉
· 戒备
· 高压
· 预判灾难
· 想象最坏结果
你就无法:
· 感受
· 放松
· 创造
· 靠近别人
· 靠近自己
· 沟通
· 做选择
一个处于焦虑模式的人,无法真正地“在场”。
你在工作,但你心不在。
你在吃饭,但没有味道。
你在恋爱,但你更像在维持。
你在陪伴孩子,但你心里只有焦虑。
你在生活,但你像在执行任务。
你像一个失去灵魂的身体。
你无法体验当下,因为你一直在担心未来。
你无法感受关系,因为你一直害怕失去。
你无法做自己,因为你活在期待、评估、比较、压力里。
这就是“去存在”。
焦虑的根源往往不是“现在”,
而是“过去没有被看见的自己”
绝大多数严重焦虑的人,都有一个共同点:
他们在成长过程中,
曾经长期处于:
· 被要求成为好孩子
· 被要求懂事
· 被要求听话
· 被要求优秀
· 被要求不麻烦别人
· 被忽视感包围
· 被批评多、被肯定少
· 被比较、被评判
· 被说“不够好、不够努力、不够聪明”
他们从来没有机会,
成为真实的自己。
于是他们学会了:
“我必须让别人满意,我才是对的。”
“我必须做到完美,我才值得被爱。”
“我不能失败,我才不会被抛弃。”
“我不能表达感受,否则会被否定。”
他们的内心从小就被焦虑绑架,
他们从未真正存在。
很多成人焦虑的根源都来自童年的一句话:
“你要听话,你要争气,你要好好表现。”
他们被训练着:
去满足别人,
去符合期待,
去证明自己,
去对抗不够好的自己。
他们学会了在关系里“演一个被认可的人”,
却忘了做自己。
焦虑不是从成年开始的,
焦虑只是成年后被放大了。
焦虑越强烈,越说明:“你的心太久没有被照顾了。”
很多来访者会问我:
“为什么我明明越来越努力,却越来越焦虑?”
我通常会这样回答:
因为你不是在努力生活,
你是在努力撑着自己。
焦虑不是你的问题,
焦虑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:
你已经太久没有:
· 休息
· 被理解
· 被照顾
· 被支持
· 被拥抱
· 被允许脆弱
· 被允许普通
· 被允许不完美
· 被允许说“不”
焦虑像一个破旧系统的警报:
“我撑不住了,你能不能看见我?”
焦虑不是敌人,
焦虑是提醒。
提醒你:
你已经离自己很远了。
当一个人开始从焦虑走出来,他会经历三个阶段
第一阶段:意识到“我不是焦虑,我只是有焦虑”
很多人把焦虑当成“我是谁”。
其实焦虑只是“我正在经历的状态”。
当你开始能说出这句:
“焦虑是我的一部分,但不是我的全部。”
你就从“去存在”开始回到“存在”。
第二阶段:从评判自己 → 理解自己
焦虑从来不是因为“不够坚强”。
焦虑是因为太久没有安全感。
从评判到理解,你会开始重新认识自己:
“我不是脆弱,我是太累。”
“我不是敏感,我是太久没人理解。”
“我不是无能,我是被压得太重。”
“我不是不够好,我只是太努力了。”
第三阶段:重新开始“为自己而活”
你开始:
· 允许自己休息
· 允许自己不完美
· 允许自己说“不”
· 允许自己不知道答案
· 允许自己慢下来
· 允许自己先照顾自己
· 允许自己被理解
· 允许自己表达感受
· 允许自己脆弱
· 允许自己是一个“人”,而不是“机器”
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允许自己“存在”,
焦虑自然就会松开一点。
焦虑的终点不是“消失”,
是“我重新找回我自己”
你永远不可能消灭焦虑,
因为焦虑是人类情绪的一部分。
但你可以做到——
焦虑来了,我不害怕;
情绪波动了,我不逃避;
压力大了,我不否定自己。
你开始知道:
我可以紧张,但我也能稳住。
我可以害怕,但我也能继续。
我可以不完美,但我仍然值得被爱。
当你越能“存在”,
焦虑就越不会把你吞没。
你不需要变得无懈可击,
你只需要变得更真实。
如果你正在经历情绪困扰、压力过大或是关系上的难题,或许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,帮助自己走出困境,以下是我们为你推荐的几位资深心理咨询师,他们在婚姻、家庭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。
从业19年,咨询经验10000+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资深婚姻情感咨询师
资深家庭教育导师
情绪压力:
焦虑抑郁|强迫|失眠压抑|恐惧|创伤疗愈|双相情感障碍等
亲密关系:
两性关系|婚姻矛盾|出轨|沟通问题等
青少年心理:
亲子关系|叛逆厌学|学业压力|自卑自闭|家庭教育等
个人成长:人格问题|人际关系|人生探索|原生家庭疗愈等
从业10年,咨询经验5000+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家庭教育心理顾问
执业中药师
青少年心理咨询:
焦虑、抑郁、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厌学、学习动力不足等;家庭教育、家庭系统治疗等;
成人心理咨询:
情绪、压力、人际关系;婚姻情感;职业规划;危机干预;失眠;哀伤处理等;
病症恢复期心理疗愈: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等;
个人成长:
心灵成长、自我关爱与赋能、情绪自我管理、人际关系提升、亲密关系建设、生涯规划等。
从业11年,咨询经验5000+
爱己心理艺术疗愈师
中科院心理咨询师
叙事绘画治疗师
情绪问题咨询:
自卑|内疚|焦虑|愤怒|悲伤
个人成长:
内向孤僻|缺乏自信|敏感多疑|性格缺陷|人际关系紧张|沟通障碍等
人际关系:
人际关系|讨好|人际沟通困扰等
你可以通过扫码轻松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背景、预约咨询时间,开启一段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
1.深入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资质,选择最适合你的咨询师;
2.随时预约咨询时间,无需等待,高效便捷;
3.开启一对一的深度对话,在安全、私密的环境中释放内心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