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13215764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成都心理咨询中心 >> 我们是如何在代偿里,一点一点迷失自己
详细内容

我们是如何在代偿里,一点一点迷失自己


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|爱己心理

LOVE YOU SELF


生活中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如我们所愿,所以就必须面临取舍这个问题,选择自己觉得更重要的,同时包容这个选择所带来的一切不情愿和不如意



关注我,了解更多心理学


我们这一生,会在无数的关系里扮演无数的角色:乖孩子、听话的伴侣、懂事的朋友、不添麻烦的同事、永远可以被依靠的人……别人看到的是你的温柔、体贴、善解人意,可你自己知道,那些“好”,常常是苦撑出来的。

  你总是愿意多付出一点,多体谅一点,多忍耐一点。

  到最后,你突然发现:

  你不是变好了,而是越来越不像自己了。

  你从一个害怕被否定的、自卑的孩子,慢慢成长成一个“圣母型”的大人——永远照顾别人、成全别人、理解别人,却永远忽略自己。

  可怕的是:你以为这是爱,是善良,是懂事;但其实,它是一种对“得不到认可的恐惧”的代偿。

  一种悄无声息、却足以让人迷失的心理路线。



你以为你在善良,其实你在补偿“我不够好”


  很多人自卑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,而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,那些“最重要的人”从来没让他们觉得自己值得被爱、被在意。


  小时候,你可能经历过这样的瞬间:

· 你很努力,父母却说:“这本来就是你应该做的。”

· 你委屈想哭,别人告诉你:“别矫情。”

· 你做得很好,却依然换不来一句真正的认可。

· 你做错一点点,就会换来冷漠、指责,甚至完全的否定。

  于是你逐渐学会一个逻辑:
“我只有表现得更好,更乖,更懂事,才配得到爱。”

  这种“条件式的爱”会悄悄刻进一个人的骨血。

  等你长大之后,这种逻辑没有消失,只是换了形态:

· 在亲密关系里,你总是主动道歉、怕冲突;

· 在友谊里,你总是“随便啦”“我都可以”;

· 在工作里,你总是接别人不愿做的事;

· 在家庭里,你永远是“最懂事”的那一个。

  别人看你,是温柔、善良、脾气好;
  你看自己,是“我必须要这样,不然没人会喜欢我”。

  你以为你在善良,其实你是在补偿内心里那个被否定的孩子。



当自我价值感过低,一个人就会走向“过度给予”的代偿性行为

  自卑不是“我觉得我很差”,而是“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很差”。

  于是你会本能地把自己放在“给予者”的位置:

· 别人需要你时,你马上出现;

· 别人情绪不好时,你立刻安抚;

· 别人提出要求,你很难说“不”;

· 别人让步,你觉得愧疚;

· 别人生气,你第一反应是: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。

  这种过度付出的行为,本质上是代偿:

  用“我对你很好”来对抗内心深处“我不值得被爱”的恐惧。

  你用无止境的努力去换别人一句认同。

  你用不断的牺牲去换别人不离开。

  你用无底线的付出去换稳定的关系感。

  别人只看到你“无私”,但你自己知道,这里面藏着一种害怕失去的绝望。

  你从来不是因为太善良,而是因为太害怕。



你慢慢变成了“圣母型人格”

  人一旦习惯了过度付出,就会不知不觉活成一个“圣母”:

· 总是把别人放第一位;

· 总能理解别人,却很少有人理解你;

· 你愿意照顾所有人的情绪,却没人照顾你的;

· 你对别人无条件包容,却不允许自己犯错;

· 你尽全力维护关系,却很少有人愿意为你退一步。

  你看似很强大,很能扛,很能照顾别人;
  但其实你只是压抑自己,把所有需求、情绪、脆弱都藏起来了。

  别人依赖你,你却越来越孤独。

  别人觉得你很好相处,你却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。

  别人觉得你无私奉献,你却越来越感受不到被爱。

  你越懂事,就越没人心疼。

  因为在他们眼里,你从来不是一个“需要被照顾的人”。

  你是一个工具,一个情绪容器,一个永远不会拒绝的人。



为什么我们会在关系里“越爱越卑微”?

  因为你从小就在用“表现”换爱。

  你学得太早了:
我必须先证明自己,别人才会爱我。

于是你长大后:

· 不敢表达需求;

· 不敢提出不满;

· 不敢期待别人对你好;

· 不敢让别人为你麻烦一点点;

· 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爱。

  你把所有关系都活成了“我对你很好,请你不要离开我”。

  这种关系动态,本质上不是爱,而是一种讨好式的代偿。

  你越努力,越用力,越付出,越不敢停下。

  因为你一停,你就会发现——
  你根本不知道,除了付出之外,你还能用什么维系一段关系。



你以为你在“做善事”,其实你在透支自己

  你总说:“我没事,我可以的,我能扛。”

  可真正的事实是:

· 你其实很累;

· 你其实也渴望有人懂你;

· 你其实也会受伤;

· 你其实也希望有一个人能对你温柔一点;

· 你其实也想被照顾,而不是永远照顾别人。

  但你从来不敢说。

  你害怕一旦表达需求,对方就会觉得你麻烦、你矫情、你没有价值。

  于是你就这样默默承受、默默付出、默默消耗自己。

  你以为你在善良,
  实际上,你把自己一点一点透支掉了。



你在代偿里迷失的,是“我是谁”

  最可怕的,是你以为这是你的“性格”。

  但这不是性格,这是一种生存策略。

  你已经很久没有问过自己:

· 我真正想做什么?

· 我喜欢什么样的关系?

· 我能不能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?

· 我能不能不再害怕被讨厌?

· 我能不能只做我自己?

  因为你长期活在“我要让别人满意”“我要让别人喜欢我”“我不能让别人失望”的状态里。

  你把自己活成了别人需要的样子,却忘了自己是谁。

  你不是不懂得爱,
  你是不懂得“被爱”。
  因为在你的成长里,从来没有人教过你这一课。



真正让我们疲惫的,从来不是付出,而是没有被看见

  你不是因为付出累了,而是因为:

· 你的好从来没有被真正看见;

· 你的努力被当成理所当然;

· 你的委屈没人听见;

· 你的付出换不来回应;

· 你越是懂事,越没有人问你“你想要什么?”

  你以为“无私”能换来爱,
  但结果却是你越无私,越感到孤独。

  因为你越让自己隐形,
  别人就越看不到你。




如果你正在经历情绪困扰、压力过大或是关系上的难题,或许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,帮助自己走出困境,以下是我们为你推荐的几位资深心理咨询师,他们在婚姻、家庭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能力。


 冯老师

从业19年,咨询经验10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资深婚姻情感咨询师

资深家庭教育导师


情绪压力:

焦虑抑郁|强迫|失眠压抑|恐惧|创伤疗愈|双相情感障碍等


亲密关系:

两性关系|婚姻矛盾|出轨|沟通问题等


青少年心理:

亲子关系|叛逆厌学|学业压力|自卑自闭|家庭教育等


个人成长:人格问题|人际关系|人生探索|原生家庭疗愈等



 赵老师

从业10年,咨询经验5000+
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  

家庭教育心理顾问   

执业中药师 


青少年心理咨询:

焦虑、抑郁、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厌学、学习动力不足等;家庭教育、家庭系统治疗等;


成人心理咨询:

情绪、压力、人际关系;婚姻情感;职业规划;危机干预;失眠;哀伤处理等;


病症恢复期心理疗愈:
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等;


个人成长:

心灵成长、自我关爱与赋能、情绪自我管理、人际关系提升、亲密关系建设、生涯规划等。


 李老师

从业11年,咨询经验5000+


爱己心理艺术疗愈师

中科院心理咨询师

叙事绘画治疗师


情绪问题咨询:

自卑|内疚|焦虑|愤怒|悲伤


个人成长:

内向孤僻|缺乏自信|敏感多疑|性格缺陷|人际关系紧张|沟通障碍等


人际关系:

人际关系|讨好|人际沟通困扰等



你可以通过扫码轻松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背景、预约咨询时间,开启一段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

1.深入了解咨询师的专业资质,选择最适合你的咨询师;

2.随时预约咨询时间,无需等待,高效便捷;

3.开启一对一的深度对话,在安全、私密的环境中释放内心的压力。




seo seo